情溢西部 心系普格
——计算机学院师生赴四川省普格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院新闻网讯(通讯员 何世华 胡杨柳 王志江)为了让当代大学生走进西部,感受西部,经历西部,深入基层,学习彝族文化,体味彝族风俗,关注彝族经济发展,武汉科技大学赴四川省普格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日出发,前往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普格县工会和团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实践团队学习并体验了深厚的彝族文化,走访了文坪乡烤烟基地、彝家新寨建设,参观了沙合莫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感受了彝族人民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完成了200多份调查问卷,看望并慰问了当地的贫困儿童。7月7号踏上列车,返回学校。
团队历经艰辛 顺利抵达普格县
7月2日下午4:00,实践团队踏上前往普格县的征途,经过36个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西昌,随后在普格县团县委副书记牛健的亲切接待下乘上前往普格县的中巴车。连续多天的大雨使西昌前往普格县的路途显得非常的艰难,沿途泥石流、山体滑坡时有发生。当中巴驶到荞窝镇时,巨大的泥石流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团队被迫停止前进。在当地各级部门的协调下,抢险通路工作迅速开展,经过90分钟的抢险,我团队乘坐的中巴车顺利冲过泥石流继续前行并于4日中午12:00顺利抵达普格县。
学习彝族文化 体验彝族风俗
7月4日下午,在普格县工会常务副主席伍各、县人大副主任、彝学会常务副会长罗瓦格、团县委副书记牛健的陪同下,我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普格县火把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普格县彝学会,伍各主席和罗主任分别就凉山州的基本情况、彝族文化的特色和传承、火把节的来源、彝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等四个方面做了介绍,并一起观看了2009年火把节的录像。最后还赠送了由火文化研究会和彝学会主编的《普格彝学》杂志。
参观文坪乡烤烟基地 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7月5日,社会实践队乘车抵达普格县文坪乡,文坪乡党委书记、乡长、党委副书记热情的接待了团队一行,和实践团队在乡党委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并带领实践团队对文坪乡麻窝凼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随后参观了文坪乡烤烟基地和文坪乡中心小学。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普格县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全县规范化种植烤烟达5.36万亩。团队对当地农户进行了走访,据当地农户省特大叔介绍,当地居民几乎都建有自家的烤烟房,农户自家种植烟叶之后,将其烤干,然后由企业统一收购。到目前为止,烤烟产业已成为当地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平均亩产值4000多元,而平时生活所需的大米大多是到市场上购买。
参观沙合莫村“彝家新寨” 体验新农村建设新气象
7月6日,团队来到五道箐乡沙合莫村参观新农村建设。还没下车,一道醒目、富有浓郁彝族民族特色的牌坊屹立在沙合莫村正门,牌坊的两根水泥柱上分别用彝汉文镌刻着“沙合莫村”几个大字,平整的水泥路蜿蜒至家家户户,一座座彝家小“别墅”错落有致,别具特色的彝族装饰特别抢眼。在五道箐乡副乡长的陪同下,团队参观了该村的村委会,并深入到农户家里进行调研。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见到该村基本实现了户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并且有很多农户开展“农家乐”特色文化旅游。村委会中的科普电教室中配置液晶电视、黑板、多功能DV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并专门建有科普图书室,内藏有各种农业、科普、文学、医药类图书和影像资料,使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村民可以及时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据了解,沙合莫村作为彝区“三房”改造科技示范点项目,整个工程共投资2000余万元,全村327户农户全部纳入“彝区三房改造”项目,受益群众达1328人。
走访螺髻山镇中心校 慰问在校留守儿童
7月6号,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螺髻山镇中心校校长丰国宝先生的热情接待下,团队与丰校长展开了座谈并走访、参观了螺髻山镇中心小学。座谈过程中,丰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着重介绍了现阶段教育模式及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情况。随后,团队参观了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远程教育室、铁道兵希望电脑室。最后,团队与在校的留守儿童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并将准备好的礼品送给了他们。
在四川省普格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短暂的时间内,队员被彝族人民的热情所感动,被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被普格这块土地上所孕育的精神所感染。“彝族深厚的文化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如果有机会,我们愿意再次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做为一名志愿者献上我们的宝贵青春。”队员们表示。
此次社会实践使队员们增加了对西部偏远农村情况、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人生阅历,极大地提高了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上一条:我院学子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下一条:624名IT学子顺利毕业 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