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新闻网讯(通讯员杨恕 徐乾 龚念惠 努丽曼·热西提)“今天降温了,同学们适当添加衣服。防止感冒。”“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同学们加油!”在计算机学院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天起床第一句,王磊老师问候你。
王磊,yl23455永利官网软件工程系讲师,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比利时鲁汶大学科特瑞克分校计算机系完成了一年博士后研究。高校师生关系日渐疏离的当下,王磊常和同事感叹:很想回到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人数跟学生人数差不多,经常一起吃饭、打球、谈人生谈理想,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参加工作12年来,王磊将自己的青春岁月知就了一曲古典的《师生情》,在计算机学院来来往往十数届学生心中,他是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一心一意站好讲台,做“有情怀”的讲师
作为一名教师,王磊苦练“站讲台”基本功。他坦言:“站讲台不容易,站好讲台更不容易。”
王磊非常注重课程质量,力求将每一节课上到极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传好道,解清惑,王磊认真完善每一页PPT,反复凝练语言,力求每一句话都能和课件完美契合,将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讲到位。他注重受教群体的成长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
王老师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印证,注重实效。他的学生说:王老师的课轻松幽默,往往一语中的,点中知识关键,能用最浅显的言语讲最深奥的道理,让同学们既明白是什么又主动去思考为什么。
王老师授课,既有质,又有量。近三年,本科教学工作量都名列全院前列。2016年,工作量913.9,排名全院第5;2017年,工作量1084.2,排名全院第2;2018年,工作量1108.3,排名全院第3。
王老师的课堂极富延展性。学生请假,他尽量找时间为学生补上耽误的知识点,避免学生不能理解后续知识点;学生无故缺课,他一定会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加强纪律教育和规则意识培养,再督促他们自学,尽力不让学生掉队;学生备考,他一定会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复习脉络。
这些辛勤付出,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学校“教学优秀奖三等奖”、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是最好的诠释。学生评价:王老师不仅讲好了课,还讲出了“情怀”。
专心致志做好科创,做“有魅力”的老师
课堂教学是基本功,落实“学以致用”则是专业教学的试金石。王磊除了在教学授课领域颇多建树,还依托学院“五位一体”科创体系悉心指导学生开展科创工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到科研实践中。
与科创结缘,得从2011年说起。“能不能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用起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不断巩固学习效果?”,“能不能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想法困扰着学院几位老师。他们一拍即合,探讨、论证、实施,带领着几名2010级的学生就开始摸索, ACM俱乐部应运而生。万事开头难,成立之初,缺资源、缺支持、缺成效,尤其缺授课老师。彼时,在最难的初创期,王磊主动承担了授课任务,兢兢业业,和俱乐部一起渡过了最艰难时期。至今,每个计算机学院学子都可以在俱乐部的OJ平台上刷题,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成长。
与之相伴而生,科创俱乐部在计算机学院如雨后春笋,至今,11个俱乐部承办了各类专业赛事,覆盖全院50%以上的本科生,“五位一体”科创体系成型。其间,王磊的身影时有显现,主持完成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1项贵州电网横向项目,发表过学术论文及教研论文13篇,参与完成一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参与制作一项在线课程,指导过2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指导本科生团队获全国三等奖。
全心全意培根铸魂,做“有温度”的教师
“大学阶段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和养成的观念,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王磊如是说。“如何培养人”是王磊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认为,祖国和时代需要“有温度”的IT人。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就要先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对学生嘘寒问暖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
王磊做小做细,关心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他每月召开一次班会,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帮助他们梳理疏导,及时解决。作为任课老师,他坚持给学生辅导答疑。他主动尝试线上线下联动,QQ是他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工具,因为他觉得当代青年学生已经和互联网完美契合,要走近走进他们,必须在网络上和他们打成一片。
在计算机学院学生中间,有三句话常被提及。一句玩笑话:王老师在QQ群发布的天气变化通知比天气预报还及时。一句实在话:有王老师的群,他一定是最活跃的。一句流行话:每天起床第一句,王磊老师问候你。
12年的教学生涯,每一个上过王老师课的学生都印象深刻,回味无穷。5年的班主任工作,他用自己的“温度”温暖了每一个学生,潜移默化,塑造了一个个“有温度”的IT人。
12年如一日,时间证明了王老师的坚守,他用负责任的态度影响着每个学生,他的故事和问候在一届届学生中口口相传。今时今日,他依旧致力于站好“讲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IT学子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