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家湖校区教三楼二楼,有一块“世外桃源”,它总是透过磨砂玻璃发出神秘的白光,每次经过,都让人忍不住想伸出头去瞄两眼。
在这块“桃源”里,有一个身影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胡威老师。他以创新为驱动力,致力于探究如何将书教“活”,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做事,做正确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力促学生成长为“至美”之人。直播课堂、iOS俱乐部、科技讲座现场,都有他的身影。

结合线上线下,创新课程育人
教室教学,他探索让静态课件“动”起来,网页、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富媒体教学模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到课率”成功转化为“抬头率”。
线上教学,他以《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为试例,开办了直播课堂,深受学生喜爱。这种模式突破了授课空间的限制,学生无需到固定教室,依托互联网终端,就能随地学习知识。他还完成制作并上线了我校第一批研究生在线课程。
探究学生喜欢、接纳的授课模式,让教书育人“活”起来,是他的追求。他坚持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线上线下结合,创新方式方法,以学生最喜爱的模式引入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依托五位一体,创新科研育人
他以学院“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为蓝本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iOS俱乐部为依托,研究方向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移动计算、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等。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他指导学生以多核为基础平台,进行体系结构方向的探索,提出了片上网络的网络结构、低功耗传输、动态映射等算法和方法;在移动计算领域,提出了面向医疗领域的移动解决方案,为移动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探究嵌入式系统的能耗问题,以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为依托,提出了节能的算法和优化方法。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4篇,1篇论文获JCSC(SCI源刊)区域编辑推荐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10项;1项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共计25项,指导学生各类赛事获奖项近三十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项以上,并获得了2项竞赛优秀组织奖。
以社会资源为后盾,经常为学生举办科技讲座。近年来共举办针对性讲座40余场。大一新生,开展科技创新社团简介;二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启发课程和创业基础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针对三年级学生,开设IT前沿动态论坛和专业学术讲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针对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政策宣讲,落实学生就业创业。
走进学生心灵,创新全程育人
“学生群体一直在产生着新变化,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些新变化。只有走近学生群体,走进他们心灵,知他们所知,想他们所想,针对性做出调整,才能让我们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所接纳。”胡老师如是说。
投身高等教育岗位9年,他坚持融入到学生中。学院不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愿和他谈心。他向全系、全院的学生开放个人的手机、QQ和邮箱,开放个人的办公室,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谈困惑迷茫,谈专业方向,谈考研就业,谈实习工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用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较高的视野视域引导学生,往往一语中的,深受学生好评。
他说:“如果能让学生在和我的交谈中得到一点东西,那么我就是有价值的。”
上一条:WTM 2019 “I AM Remarkable”讲座顺利举办
下一条:我院召开网上“青年大学习”工作经验交流暨再动员大会
【关闭】